本文作者:游客

清明时节的温暖记忆

游客 2025-03-31 4
清明时节的温暖记忆摘要: 清明节将至,学校里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——亲手制作清明饼,用以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。我,一个对厨艺一窍不通的中学生,心里不免忐忑。然而,当这股焦虑与兴奋交织的情感涌上心头时,...

清明节将至,学校里老师布置了一个特殊的作业——亲手制作清明饼,用以体验传统节日的文化习俗。我,一个对厨艺一窍不通的中学生,心里不免忐忑。然而,当这股焦虑与兴奋交织的情感涌上心头时,我意识到,这将是一段难忘的体验。

清早,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,我带上一颗跃动的心,和妈妈一同前往市场选购食材。市场里熙熙攘攘,人声鼎沸,我们挑选了上好的糯米粉、红豆沙和一些新鲜的艾草。妈妈说:“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但咱们今儿个心情要像这春光一样明媚。”

回到家,我洗好手,围上围裙,俨然一副大厨的样子,却不知从何下手。妈妈在旁,用她那双饱经风霜的手,轻车熟路地揉着糯米粉。看着妈妈那熟练的手法,我不禁生出了几分钦佩,也多了几分想要学习的决心。

清明时节的温暖记忆

“做清明饼就像做人一样,要用心去感受,用情去捏合,才能做出最好的味道。”妈妈一边揉面一边对我说。我点了点头,模仿着妈妈的动作,尝试着将糯米粉和艾草汁混合,揉搓成一个个小团子。

接下来是制馅。红豆沙是前一天就已经煮好的,妈妈将它们从锅中取出,冷却后捏成一个个小圆球,准备填入面团之中。我好奇地问:“妈,为啥咱们清明节要吃这种饼呢?”妈妈微笑着回答:“古人云,清明吃饼,以示不忘祖先。这不仅仅是食物,更是传承和记忆。”

我将面团压扁,包入红豆馅,然后小心翼翼地捏紧边缘,尽量不让馅料露出来。我做的第一个饼形状不甚美观,妈妈看了却笑着说:“不求形似,只求神似,做出来的是家的味道。”我理解妈妈话中的深意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
清明时节的温暖记忆

随着时间的推移,我逐渐掌握了技巧,一个个清明饼在手中成型,摆放进蒸笼,不久后便散发出诱人的香气。我深吸一口气,那是一种家的温暖,是一种传承的味道。

蒸好的清明饼,颜色碧绿,透着淡淡的艾草香。我迫不及待地品尝了一口,味道软糯,带着微甜的红豆沙馅,真是别有一番风味。我看着妈妈,感激地说:“妈,这次的体验太宝贵了,不仅学会了做清明饼,还懂得了咱们传统文化的意义。”

妈妈微笑着点头,眼里满是欣慰:“生活中的每一处体验,都像是一本无字的书,每做一件事,都能读出不同的道理。记住,无论将来走多远,家的味道,永远是最温暖的。”

清明时节的温暖记忆

那一天,我不仅学会了制作清明饼,更深刻理解了清明节的意义和文化的传承。在传统的节日里,我们用双手去实践,用心去体验,让文化得以在我们的手中延续,让历史的记忆在我们的心中生根。这将是我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温馨记忆。

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
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本文地址:https://www.yklxsj.net/article-8184-1.html

阅读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