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每当这个时节,总会想起那年与好友一起制作清明饼的温馨时光。清明饼,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,一种文化的延续。
那是一个细雨绵绵的午后,我和好友阿杰相约去采摘制作清明饼所需的艾草。艾草的清香混合着泥土的气息,让人不禁深呼吸,仿佛能够吸走一身的疲惫。我们边采摘边聊着学校的趣事,阿杰突然停下手中的动作,看着我认真地说:“你知道吗,清明节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人,更是提醒我们要珍惜眼前人。”我点了点头,心中涌起一股暖流。
回到家中,我们开始着手制作清明饼。阿杰的母亲是一位烹饪高手,她教我们如何将艾草和糯米粉揉合在一起,制成饼皮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忙碌的身影,感受到了家的温暖。阿杰的母亲笑着说: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。”这不正是我们此刻所体验到的幸福吗?
揉好了饼皮,接下来是准备馅料。我们决定做豆沙馅和咸蛋黄馅两种口味。我负责剥豆子,阿杰则在一旁熟练地包着咸蛋黄。我好奇地问他:“你是怎么做到这么熟练的?”他笑着回答:“熟能生巧嘛,就像古人云‘勤能补拙是良训,一分辛劳一分才’。”我听后不由地感慨,学习亦是如此,只有不断努力,才能有所成就。
包好的清明饼放入蒸笼,不一会儿,香气四溢。我们围坐在一起,品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清明饼。阿杰的母亲感慨地说:“孩子们,你们的手艺可真不赖,这清明饼里有着你们的汗水和心意。”我心中涌起一股自豪感,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的手艺得到了认可,更是因为我们通过这个过程,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感情。
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不仅仅学会了制作清明饼的技艺,更重要的是,我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亲情友情的温暖。正如“青青子衿,悠悠我心”,这清明饼,就像是我们心中的一份牵挂,无论我们走到哪里,都不会忘记那份家的味道和朋友的情谊。
在未来的日子里,或许我们各奔东西,但这段共同制作清明饼的记忆,将如同那首古诗中所言: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。”无论时空如何变迁,我们之间的友谊,就像那圆圆的清明饼,永远圆满无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