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回大地,万物复苏。清明时节,踏青正当时。阳光洒在身上,暖洋洋的,好似母亲的手轻抚,让人忍不住想要在草地上打个滚,享受大自然的恩赐。
清明节前夕,我与好友小刚相约去郊外踏青。小刚是我最好的玩伴,他总有着说不完的新鲜事。我们背起小书包,装满了自制的风筝和五彩斑斓的颜料,准备在野外绘制我们的清明画卷。
走在蜿蜒的小路上,我们谈论起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。“古人云,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”我吟诵着杜牧的诗句,小刚接话道:“可今天的阳光明媚,不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吗?”我点点头,心里暗自感叹,清明时节,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先人,更是生命的觉醒与希望的象征。
我们来到了一片绿意盎然的草地,决定放飞我们的风筝。我拿出自己精心绘制的风筝,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彩凤,图案栩栩如生,仿佛随时都会飞入云霄。小刚的风筝则简单得多,是蓝色的,上面点缀着几朵白云,他说那是他心中最干净的颜色。
风筝在空中舞动,我们欢快地奔跑,笑语盈盈。忽然,一阵风吹来,我的彩凤风筝断了线,飘飘摇摇向远处飞去。我一时间愣住了,小刚却笑着说:“你看,它不是飞得更远了吗?就像我们的人生,有时候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。”他的话像春风拂过心田,我明白了,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,但只要心中有梦,何处不是风景?
我们在草地上铺开画布,开始绘制我们的清明记忆。我用绿色的颜料画出了嫩芽,小刚则用蓝色勾勒出清澈的河流。我们边画边聊,仿佛每一笔都在诉说着一个故事。
夕阳西下,我们收拾起画具和风筝,踏着落日余晖回家。今天的踏青,不仅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,更让我懂得了生命的哲理。清明,不仅是一段过往的缅怀,更是一次对未来的期许和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