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这天,我与好友东子相约去郊外踏青,以此来缅怀逝去的亲人。东子是个腼腆的孩子,每逢节日,他总是默默无语,但今年的清明似乎有些不同。
我们一同走在乡间小道上,春风和煦,桃红柳绿。东子忽然停下脚步,指着前方一片青翠的麦田说:“你看那麦苗,绿得像是能滴出水来。”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,的确,春天的生机勃勃,总是能让人心情舒畅。
“东子,你记得去年清明,我们在这儿遇见的那个老奶奶吗?”我问。
东子点了点头,回想起去年的情景。那个老奶奶在清明时节独自一人在麦田边包青团子,她告诉我们,这是为了纪念她的故去的丈夫。青团子的绿色,象征着生命的延续,也寄托着她对丈夫的思念。
“古人云,‘清明时节雨纷纷’,这雨不仅湿润了大地,也滋润了人心。”我感慨道。
东子轻轻叹了口气,说:“是啊,每到清明,我总会想起爷爷。他生前最喜欢吃我做的青团子,说那是一种特别的味道。”
我们走进了老奶奶家的院子,她依旧坐在门前,手中拿着刚刚做好的青团子。看到我们,她微笑着招了招手,那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人心。
“孩子们,今年又来了?”老奶奶的声音带着些许颤抖,但眼神中却满是慈爱。
“老奶奶,我们来看看您。”我恭敬地回答。
东子则拿出了一个用竹篮装着的青团子,是今天早上亲手做的。“奶奶,这是我们特意为您做的,希望您喜欢。”
老奶奶接过篮子,眼角湿润了。“谢谢你们,这青团子让我想起了我老伴。他要是还在,一定会开心的。”
我们坐在院子里,品尝着新鲜的青团子。青团子的味道,既有糯米的软糯,又有艾草的清香,就像春天的使者,带着生机和希望。
“东子,你知道吗?青团子不只是食物,它还是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的敬意。”我望着东子,认真地说。
东子轻轻点头,他的眼神里多了一分坚定。“我会记住爷爷的,每年清明我都会做青团子,就当是和他的一种对话。”
春光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太阳渐渐西下,我们告别了老奶奶,踏上了归途。东子的背影显得不再那么孤单,因为有了青团子的陪伴,他的心灵得到了慰藉。
清明节,不仅仅是一个纪念先人的日子,更是一个关于生命、关于传承、关于记忆的节日。青团子的香气,如同家的记忆,温暖而绵长,它让我们懂得珍惜每一个生命,无论他们在与不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