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时节雨纷纷,路上行人欲断魂。在这样的时节,我们小学校园里却有着一番不同的景象。今年的清明节,因为疫情的原因,我们无法像往年那样去郊外踏青、祭祖扫墓。取而代之的,是一种静谧的家祭与线上追思。
“小华,你知道清明节的意义吗?”老师在课前这样问我们。小华挠了挠头,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,“老师,是不是就是扫墓祭祖,缅怀先人啊?”老师微笑着点头,“不错,但今年我们还要记得另一种意义,那就是在疫情期间,用我们的行动来保护自己和他人。”
课堂上,老师带领我们学习了如何在家进行线上祭祖的流程。同学们互相讨论着,有的说要用鲜花代替纸钱,有的说要用电子蜡烛来表达敬意。我们用现代的方式,传承着对先人的敬仰。
放学后,我回到家,告诉爸爸妈妈清明节的事情。爸爸一边调整着家里的电子祭祀屏幕,一边说:“古人云,‘树欲静而风不止,子欲养而亲不待’。虽然我们不能亲自去墓地,但心中有这份思念就足够了。”妈妈也加入进来,“是啊,‘百善孝为先’,我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孝心,先人也会理解的。”
晚上,全家人围坐在一起,通过网络连接,我们参加了线上集体祭祖活动。屏幕上,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庄重和肃穆。我看着那些熟悉的面孔,心里涌现出一种莫名的感动。虽然我们不能面对面,但这一刻,我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。
在这个特殊的清明,我学会了更多关于生命与传承的意义。疫情虽然阻止了我们的脚步,却阻止不了我们心中的那份敬意与怀念。小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分享了他的感受:“虽然没能去外面踏青,但我觉得这个清明节过得很有意义。‘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’,只要我们心中有春天,哪里都是花开的时节。”
我们的生活因为疫情而改变,但不变的是我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尊重和对于先人的怀念。我们用现代科技,将亲情和记忆紧紧相连。在这个清明,我们不仅仅是学会了如何在特殊时期表达哀思,更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成长,如何在变化中寻找不变。
老师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,“‘不经历风雨,怎么见彩虹’,同学们,你们的表现让我很骄傲。”我们都知道,这个清明节,我们用行动证明了,即使在疫情的阴霾下,清明的意义依旧璀璨如星,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