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明节,这个慎终追远的日子,我们在祖宗的墓前焚香祭拜,缅怀先人。而就在这样一个寄托哀思的日子里,发生了一件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事情。
那年我刚好八岁,清明节的前一晚,父母告诉我要和他们一起去扫墓,我兴奋得一整夜都没睡好。第二天,阳光明媚,春风和煦,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前往郊外祖坟的路。四周的山峦被新绿覆盖,鸟语花香,却也挡不住我心中那股跃跃欲试的好奇。
到达墓地,我被那些古墓的肃穆与庄重所震慑,却也不禁开始幻想自己是探索古墓的勇士。扫墓的过程严肃而有序,我却心不在焉,四处张望。父母忙于清理杂草、点香敬酒,我则趁他们不注意,溜进了旁边的竹林。
竹林里绿意盎然,我仿佛置身于一个绿色的海洋。竹影摇曳间,我听见了竹叶沙沙作响,如同海浪拍打着岸边。我在林间追逐着蝴蝶,渐渐地,我迷失了方向。
“小朋友,你怎么一个人在这里?”一个温和的声音将我从幻想中拉回现实。我转身,看到一个和蔼的老人正微笑着看着我。他穿着朴素,背着一个竹编的篮子,篮子里装满了新采的嫩笋。
“我……我迷路了。”我声音颤抖着,眼眶泛起泪花。
老人弯下腰,轻轻地拍拍我的肩膀:“别怕,小毛头,天无绝人之路。”他的话语仿佛有魔力,让我感到一丝安慰。
他牵着我的手,带我走出了竹林。一路上,他问我关于学校、家庭的事情,我也好奇地询问他的名字和故事。老人告诉我,他叫做“竹翁”,是附近的村民,每年清明都会来这片竹林采笋。
“古人云,‘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’。你要记住,不管遇到什么困难,都要像那些挺立的竹子一样,坚韧不拔。”竹翁说着,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。
走出竹林,我看到了焦急寻找我的父母。当他们看到我安然无恙时,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。他们紧紧抱住我,我却不忘向竹翁道别:“谢谢您,竹翁爷爷。”
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竹翁微笑着吟诵着诗句,转身消失在了山林之间。
回家的路上,父母不断地教育我要注意安全,我也在心里暗自发誓,以后再也不敢随意乱跑。这次的经历,不仅让我学会了在陌生环境中保持镇定,也让我懂得了亲情的宝贵。
从那以后,每年清明节我都会想起那位慈祥的竹翁,想起他在竹林中给我的教诲和安慰。而那个关于清明、竹翁和迷途的小男孩的故事,也成了我们家一段温馨的记忆。